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前,样品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成均匀的水溶液,如灰化法、消解法等;同时应结合分析方法、样品性质、待测元素等诸多方面考虑样品前处理中各种因素的影响。包括:
① 前处理过程须保证样品完全分解;
② 选用的前处理方法须保证待测元素无损失或不产生不溶性化合物,比如,测汞时,样品不能采用灰化或高温敞开式消解以免汞挥发损失;
③ 所用试剂应检查空白,应考虑是否会对定量产生干扰,无机酸建议采用优级纯,同时须做空白试验;
④ 样品前处理后的介质应符合待测元素氢化物发生的条件。
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仪器操作步骤
下面以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为例进行简要介绍。
① 打开灯室盖,将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小心插入灯座,并确认插紧插好;
② 按要求连接好各种泵管;
③ 打开气源,调节减压阀使次级压力在0.2——0.3MPa;
④ 按步骤一开机顺序,运行AFS-9X系列专用操作软件,进入工作站;
⑤ 检查光路,进行必要的光路调节;
⑥ 运行时,系统出现“仪器和用户参数”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相关信息,并选择相应的仪器信息及附件信息;
⑦ 点击“检测”按钮,仪器进行自检、自诊;
⑧ 通过调节泵管压块螺丝,检查排液是否正常;
⑨ 点燃点火炉丝,预热仪器20min以上;
⑩ 单击工具栏中的“元素表”按钮,或菜单“选项”中的“元素表”,A、B道自动识别匹配的元素灯,若单道测量,则应手工屏蔽非检测道;
根据操作软件手册,设置仪器条件、测量条件、注射泵程序、标准系列信息、样品参数等;
单击"测量窗口"按钮,点击“检测”,出现“另存为”画面时,输入保存数据的目录和文件名并保存;
按操作软件依次测量标准校正溶液系列、样品空白、样品溶液;
根据需要打印校正工作曲线和结果报告;
测试结束后,在空白溶液杯和还原剂容器内加入蒸馏水,运行“清洗程序”五次以上,并排空积液;
熄灭点火炉丝,然后退出工作站,并依次关闭主机、顺序注射系统和自动进样器,关闭计算机和气源,并松开压块,放松泵管。
1、终点颜色的调节,当硫测出的结果是0或者和很底时,应该检查硫杯的终点颜色,如硫杯颜色为深蓝色,首先要做废样,一直把硫杯颜色变为谈蓝色为止,否则不能定标与测定。
2、当碳硫含量所测结果偏底时,应检查电弧炉是否漏气
3、当所测结果碳含量正常,硫含量偏高或者偏底时。
1)、如更换过新的滴定液,可把滴定液倒出来搅拌均匀后再试。
2)、再检查硅钼粉是否受潮,或者使用别的厂家生产的硅钼粉。
3)、清理电弧炉灰尘。
4)、当碳测出来偏低,硫含量正常时。可更换碳的吸收液。
频谱分析仪是当前频谱分析的主要工具,尤其是扫频外差式频谱分析仪是当今频谱仪的主流,应用扫频测量技术,通过扫频信号源得到外差信号进行频域动态分析。 接收机是进行EMC测试的主要工具,以点频法为基础,应用本振调谐的原理测试相应频点的电平值。接收机的扫描模式应当是以步进点频调谐的方式得到的。 a.基本原理图 根据工作原理,频谱分析仪和接收机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大类。外差式分析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接收和分析方法。下面就外差式频谱分析仪与接收机之间的主要差别作一分析。 从原理图上看,频谱仪与接收机类似,但是频谱仪与接收机在以下几方面差别较大:前端预选器;本振信号扫描;中频滤波器;杂散信号和精度。 b.输入RF信号的前端处理 接收机与频谱仪在输入端对信号进行的处理是不同的。 频谱仪的信号输入端通常有一组较为简单的低通滤波器,而接收机要采用对宽带信号有较强的抗扰能力的预选器。通常包括一组固定带通滤波器和一组跟踪滤波器,完成对信号的预选。 由于RF信号的谐波、交调和其它杂散信号的影响,造成频谱仪和接收机测试误差。相对于频谱仪而言,接收机需要更高的精度,这要求在接收机的前端比普通频谱仪多出一个预选器,提高选择性。 接收机的选择性在GB/T6113(CISPR16)中有明确规定。 c.本振信号的调节 现在的EMC测量,人们不止要求能手动调谐搜索频率点,也需要快速直观观察EUT的频率电平特性。这就是要求本振信号既能测试规定的频率点,也能够在一定频率范围扫描。 频谱仪是通过扫频信号源实现扫频测量的。通常通过斜波或锯齿波信号控制扫频信号源,在预设的频率跨度内扫描,获得期望的混频输出信号。 接收机的频率扫描是步进的,离散的,是离散的点频测试。接收机按照操作者预先设定的频率。
下一篇:恒温水浴的操作使用及注意事项